治療身心疾患的新利器:深度TMS腦刺激及美國最新運用
作者:蘇振翔醫師 / 唐子俊診所副院長 / 台灣臨床TMS腦刺激學會監事
當前,針對身心疾患的治療是相當多元的,例如:藥物、個別諮商、團體治療、生理回饋、職能治療、電痙攣治療與近期被廣泛應用及討論的重複性經顱刺激(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, rTMS)...等等。能根據個案的狀況,來安排具個別化的治療計畫。
💡從 TMS 到深度 TMS(deep TMS)
r-TMS 這種透過反覆的電磁刺激,去活化大腦皮質,並利用神經迴路進而間接影響深部腦區的治療方式,在許多的身心疾患上已取得明確療效,和深度經顱刺激 deep TMS(Deep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, deep TMS),美國 FDA 核准兩種主要的探頭,一種是特殊線圈裝在一個頭盔的裝置內,稱為 H coil,另外一種則是由 Magventure 的 double cone coil 雙錐線圈,比一般傳統的 TMS,可以刺激更深部的腦迴路。相較於主要刺激大腦皮質的傳統 TMS 探頭,deepTMS 可以作用到,如前扣帶回 ACC 等,更深層的腦區。
美國 FDA 通過多種 TMS 療效運用
因此它被視為當前身心疾患治療的新利器,相關的研究與治療模式已越來越多,目前美國 FDA 通過的適應症包含:
- 憂鬱症(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, MDD)
- 焦慮性憂鬱(Anxious Depression)
- 強迫症(Obsessive-Compulsive Disorder, OCD)
- 吸菸成癮(Smoking Addiction)
1. 焦慮性憂鬱(Anxious Depression):
Deep TMS 用以協助憂鬱症個案的療效,已經過諸多研究驗證,並也已通過美國 FDA 的認證,與 r-TMS 相比也絲毫不遜色,根據刊登在 2019 年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的研究顯示,總共 228 位 MDD 隨機分成 3 組,並用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( HAM-D17 ) 去評估療效,來比較接受 20 次 r-TMS 、 deep TMS 與控制組的成果,結果顯示 remission rate:deep TMS 為60 % 、 r-TMS 為 43 % ; HAM-D17 下降的幅度: deep TMS 為 59 %、r-TMS 為 41 %。兩者在治療 MDD 的效果都很好,甚至在response rate 的部分, deep TMS 略好一點(OR = 2.33、P = 0.040),但在 remission rate 上未呈現顯著差異。
不僅是憂鬱症,針對焦慮性憂鬱的治療, deep TMS 也取得很好的成績,同樣也已獲得 FDA 認可。焦慮性憂鬱指的是 MDD 共病其他焦慮症、MDD 合併焦慮症狀及 MDD 並具有 DSM-5 提及的焦慮特徵(anxious distress)。根據刊登在 2022 年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的研究顯示,針對焦慮性憂鬱的療效而言,deep TMS 優於 r-TMS(P = 0.042 );相較於對照組,deep TMS 能有效且大幅的降低個案的焦慮程度(effect size = 0.34、P = 0.03 ),並且在 4 個月後的追蹤顯示,療效能有效維持(effect size = 0.35、P = 0.04 )。
2. 強迫症(Obsessive-Compulsive Disorder, OCD)
強迫症的終生盛行率是 2-3 %,是當前第四常見的身心科疾患,有很高的比例去合併憂鬱症或社交恐懼的問題。不僅是功能表現,甚至是個案的生活品質也深受影響,透過第一線的藥物治療,療效可達五至六成,即便是合併行為治療,有機會將療效提升至七八成,但研究顯示,仍有近 2/3 的個案對於症狀的改善幅度、症狀對生活的影響程度感到不滿意,TMS 的誕生,提供了另一種治療的可能。
由於 OCD 被認為與大腦皮質-基底核-視丘迴路(cortical-striatal-thalamic circuit)功能失調有關,透過專門設計來刺激內側前額葉皮質(medial prefrontal cortex, mPFC)與前扣帶回皮質(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, ACC)。根據刊登在 2019 年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的研究顯示,利用高頻的 deep TMS 去刺激患者的 mPFC與ACC ,可有效改善 OCD 症狀,response rate 為 38.1 %,並且在一個月後的追蹤顯示, response rate 仍可達 45.2 % 。
3. 菸癮(smoking addiction)
吸菸是個盛行率相當高的成癮相關問題,根據 WHO 的統計,每年有接近 6百萬人的死亡與香菸有關,許多吸菸者都知道吸菸有礙健康也試圖去進行戒菸,可惜的是,若是單靠自己去戒菸,有高達 85 % 的人會在戒菸的第一周內宣告失敗,即便當前已經有相當多的戒菸療法、療程,但長期的維持戒菸成功率仍不是太高,有研究顯示,針對已接受相關治療的個案,半年內的平均煙量下降之比例約在 19-33 %。對此我們希望能有更多、更有效的配套治療方式。
先前有研究顯示,透過反覆的電磁刺激背側前額葉皮質(dorsal prefrontal cortex, dPFC),可活化線索激發渴求迴路(cue-induced craving networks),進而降低受試動物與個案對藥物的渴望及使用量,由此推論,若能利用可生成較深、較廣磁場的deep TMS 去調節前額葉皮質(prefrontal cortex, PFC)及腦島(insula),或有機會能去幫助想戒菸的個案。根據刊登在 2014 年 Biological Psychiatry 的研究顯示,利用高頻的 deep TMS 去刺激患者雙側的外側 PFC 與腦島,能有效的去降低抽菸量及尼古丁依賴,abstinence rate 可達 44 % ,並且在六個月後的追蹤顯示, abstinence rate 仍可達 33% 。
結論 深度 TMS 深具治療潛力
針對 deep TMS 用於憂鬱症、焦慮性憂鬱、強迫症與吸菸成癮之治療的研究已相當完整,也已通過美國 FDA 的認可,對於當前已接受治療但成效有限的患者,是值得推薦與期待的配套選項。除此之外,雙極性情感疾患(Bipolar Disorder)、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, PTSD)與思覺失調症(Schizophrenia)的研究也正如火如荼的發展當中,暫時雖未被美國 FDA認可至 deep TMS 的適應症中,但部分研究已取得相當程度的成效,後續發展讓人十分期待。
參考資料:
- Igor
F, Ivona S, et al: Efficacy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
using a figure-8-coil or an H1-Coil in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;
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.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, 2019, 114,
113-119
- Gaby S, Tal H, et al: Efficacy of Deep TMS with H1 Coil for Anxious Depression.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, 2022, 11, 1015
- Lior C, Aron T, et al: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eep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Obsessive-Compulsive Disorder: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-Blind Placebo-Controlled Trial.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, 2019, 176, 11
- Limor D, Pinhas D, et al: Smoking Cessation Induced by Deep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the Prefrontal and Insular Cortices: A Prospective,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. Biological Psychiatry, 2014, 76,742-7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