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慮和憂鬱極度相關:腦結構和體質分析大型研究
作者:唐子俊 醫師
許多病人會問 ~ 我到底是焦慮還是憂鬱?
焦慮和憂鬱兩者彼此的相關性很高
大腦出現功能失調的部分也重疊很大
在原來的身心科診斷系統裡
分別看待焦慮跟憂鬱相關疾病
容易忽略這些體質的相關性很高
臨床看到常常不是單獨存在的
這一篇最新的文章提醒我們
焦慮、憂鬱、躁鬱、創傷,核心的問題就是:
【負面情緒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,情緒或反應不容易消退,和一般人不同】
必須要加以正視減少慢性化和後遺症
情緒障礙包括憂鬱、躁鬱、重大創傷後壓力障礙,以及焦慮症 (廣泛焦慮/恐慌/畏懼/社交焦慮)
這些疾病的共病機會很高,總體影響佔了大約 65% 的全球精神疾病負擔,疾病共同的特色就是互相的情緒狀態
多年來研究一直針對精神病理以及大腦影像學和基因的關聯
國際重量級期刊 JAMA
針對這些疾病體質對於特定的腦刺激反應,找出跨診斷共同影響的大腦區塊
美國最新的研究向度診斷準則架構 (RDoC),稱為對於許多疾病共有的認知缺損以及共有的症狀
在實際接觸病患時看到的現狀十分接近,因為許多病患常常罹患好幾個診斷
但是在舊的診斷系統當中,仍經常分開獨立看待
在累積的研究經驗當中
影響後面情緒的相關大腦結構包括 : 前額葉、島迴、前扣帶迴、皮質下結構(包括杏仁核/海馬迴/紋狀體)
這些區塊和負向情緒的調節最為相關
整合分析三百多件任務相關的功能性核磁共振
包括了 4500 多例個案和 4700 多例的對照組
結果發現
底部前額葉、島迴、下頂葉、基底核,活化過低
右邊前額葉底部,對抑制情境性不恰當的認知、情緒以及動作是最核心的位置
右邊的基底核,對於直接停止情境性不恰當的動作和認知歷程影響最大
右邊的島迴右邊的下頂葉,主要擔任的功能是呈現突顯網絡系統的啟動
他可以開始和終止挑戰性環境需求所需要的注意力和工作記憶
右邊的島迴,可以整合內在知覺以及和大腦其他部位的關聯性
形成所謂的「具體的自我」(embodied self)整個身體整體的感覺
研究中 3 種類型的刺激 : 非情緒的認知、情緒的處理、社交的認知
可以發現大腦這些區塊的低度活化和一般人的顯著不同
大腦被挑起的突顯網路系統及消退出現障礙
研究發現
【無法從負向的情緒狀態停止或切換】
在整合研究當中發現
最能夠預測焦慮和憂鬱症狀和這些跨診斷的症候群為
右邊的前額葉底部、島迴的低度活化
可以影響思覺失調、躁鬱症、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、憂鬱症以物質濫用
左邊大腦的杏仁核、海馬迴週邊、左邊的丘腦、前扣帶迴,高度的活化
和情緒及社交線所處理的過度敏感有關
左邊的杏仁核和海馬迴週邊,和情緒相關記憶的形成及抽取有關
這些區塊的高度活化,會呈現出強烈的情緒及焦慮症狀
而且當刺激增強的時候,大腦的反應比一般人更加強烈,更加無法跳開
從臨床經驗來看焦慮、憂鬱是高度相關的體質
大腦對於刺激反應過度強烈敏感無法跳開,這跟大腦的迴路高度相關
治療介入也必須要同時處理
長期處在這些迴路失衡的狀態,除了腦功能下降之外
心臟血管代謝方面也會有相關疾病,免疫力也會下降許多
必須要一併注意和處理
因為這些部分都是累積性而且有因果關係的
參考文獻
- Shared Neural Phenotypes for Mood and Anxiety Disorders: A Meta-analysis of 226 Task-Related Functional Imaging Studies. Janiri D, et al. JAMA Psychiatry. 2019.